搜索

您的关键词

新闻动态

News updates

亚洲首个8K沉浸式体验空间落地上海科技赋能,申城数字文旅元宇宙再上新

发布时间:2024-01-04 浏览次数:264 来源: 文汇报

YZ1.jpg

“深空未来”之《太空遨游》主题展演。《8K极致精选》主题展演利用8K技术展示油画《巴别塔》的细节。(均受访者供图)制图:冯晓瑜

“深空未来”之《太空遨游》主题展演。《8K极致精选》主题展演利用8K技术展示油画《巴别塔》的细节。(均受访者供图)制图:冯晓瑜

亚洲首个8K沉浸式体验空间“深空未来”近日落地上海,西岸美术馆B1多功能厅化身“时空任意门”,8K投影结合激光追踪系统、3D视觉成像等数字科技开启文旅元宇宙新坐标,自去年12月下旬启动试运营以来已接待观众约1.2万人次。

以科技赋能文化IP,“深空未来”是数字化文化消费新场景蓬勃兴起的缩影。近两年,“消失的法老”探索展、“风起洛阳”VR全感剧场、“迷塔城1933”、《三体·引力之外》体验剧场等已成为各大商圈的文旅新热点;城隍庙九曲桥畔、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上都出现了全新数字文化项目……曾经梦幻的元宇宙“倩影”,已然走进申城的日常生活。不少在沪孵化成熟的新项目正积极拓展全国市场,签下一个又一个大单。

奔跑在文旅新赛道上的创业者们为何青睐上海?专家认为,在多元创新的文化消费场景背后,是上海夯实文化数字化数据基础、推动文化数字化新基建的持续发力、久久为功。▼下转第六版

(上接第一版)“数据是数字经济的重要生产要素之一,其形成价值的关键就在于打通各个散落的‘数据孤岛’。”中国文化产业协会文化元宇宙专委会常务副主任、同济大学教授臧志彭认为,上海文化大数据体系将成为全国文化大数据体系的核心枢纽之一,对于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推进实施将具有重要的基础支撑意义。“文化数字化新基建既要打好人工智能算力、区块链等技术底座,又要做好文化数据库和服务平台建设。与此同时,上海还应着力贯通‘文化资源—文化生产—文化传播—文化消费’的价值链,建立良性协同的文化产业生态系统。”

拥抱科技,美术馆空间化身“时空任意门”

元旦假期里,苏州市民张先生带着7岁的儿子专程来沪体验“深空未来”。“以宇航员视角遨游星辰大海,太震撼啦!”他表示,沉浸式探索的感受比天文馆更直观,让有着航天梦的孩子全情投入。“一个小时《太空遨游》只能瞥见冰山一角,听说每一场展演都会呈现不同的视角和探索路线。下次来上海,一定要‘二刷’。”

在首个展演季中,“深空未来”在工作日白天推出展映场,循环播放集锦式的《8K极致精选》;工作日晚间和周末则推出《太空遨游》《最后的晚餐》《消失中的城市》《8K极致精选》四大主题的展演场。据项目运营方、上海深未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田元介绍,展映场将以盲盒形式让观众随机看到不同内容模块,展演专场则由兼具演员和导览员身份的“深空领航员”带领观众共同探索。其中,《太空遨游》主打宇宙探索体验;《消失中的城市》揭开威尼斯的隐秘;《最后的晚餐》以超120万亿像素的高清摄录为基础,精准呈现传世名画的微小细节,“基于达·芬奇的透视技法,现代艺术家对晚餐发生地进行3D建模,让观众从各个角度围观这场西方艺术史上最著名的饭局”。

在“深空未来”体验馆内,高约8米、宽约15米的墙体投影以及等比例的地面投影覆盖观众的视野范围,带来全包裹式的沉浸感。戴上3D眼镜,观众可根据不同内容主题,置身星河环绕的浩瀚宇宙,俯瞰风情万种的“水城”威尼斯,坠入变幻莫测的时空夹缝……他们不再是被 动 的“观 演 者”,而 是 主 动 的“探 索者”。屏幕边沿还配备了多个激光传感器,让多媒体交互成为可能。记者看到,投影大屏甚至可以化身“游乐场”,让家长和孩子们一起尽情涂鸦、玩耍。

在观摩完首场展演后,逾七成观众表示要“再刷”,逾九成观众对同期展演的其他主题产生了浓厚兴趣。“‘深空未来’最大的魅力正在于它具有无限变化的可能。”田元透露,内容库储备目前超过1500条内容,涉及天文、地理、生物、历史、文旅、体育等领域,未来还将开发多媒体沉浸式剧场、数媒创意实验室、AI艺术魔方等多元功能。

聚合算力,建立良性协同的文化生态系统

历时五年筹备策划,经过数百次的可行性研究分析,“深空未来”为何最终选择落地申城?“上海拥有最包容的受众、最具活力的文旅市场。”田元坦承自己的观点与许多同行类似,并希望由此搭建迈向全国乃至全球的通路。“我们希望以‘深空未来’为平台,培养孵化中国数字媒体艺术家,将中国璀璨的历史文化和彰显东方美学的艺术创作输送至世界各地。”

近年来,上海数字文化产业集聚效应显现,吸引越来越多创新项目拥到黄浦江畔。沉到点、连成线、覆盖面,进而勾勒出申城文化数字化的蓝图。日前,《上海市贯彻落实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实施方案》印发,明确7项14条重点任务,其中包括绘制上海文化数据资源图谱、打造上海特色文化数据库、部署上海数字文化智算中心、搭建上海文化数据服务平台等涉及数字经济底层逻辑的布局。

记者了解到,《实施方案》中提及的上海数字文化智算中心规划方案拟以“三千工程”为目标(算力1000PFLOPS、存储1000PB、参数1000亿),支撑沉浸式实时互动与人工智能内容生成等业务。业内人士表示,该中心通过算力的生产、聚合、调度和释放,拉动产业集聚,打造共享生态,极具创新意义。

“《实施方案》引入了多模态信息的模型搭建、可信人工智能训练等新型文化数字化创新范式,提出了构建一体化智能计算生态体系、建设文化数字化新型基础设施等举措,很好回应了全球环境变革带来的新挑战。”臧志彭建议,上海要紧紧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浪潮,积极布局AIGC、元宇宙等对文化发展格局具有范式创新和颠覆性影响的重大前沿领域。(宣晶)


上一篇: 科技创新让文物“活起来”(金台随笔)

下一篇: 2024,AI将走向何方

新闻动态

亚洲首个8K沉浸式体验空间落地上海科技赋能,申城数字文旅元宇宙再上新

发布时间:2024-01-04 浏览次数:264 来源: 文汇报

YZ1.jpg

“深空未来”之《太空遨游》主题展演。《8K极致精选》主题展演利用8K技术展示油画《巴别塔》的细节。(均受访者供图)制图:冯晓瑜

“深空未来”之《太空遨游》主题展演。《8K极致精选》主题展演利用8K技术展示油画《巴别塔》的细节。(均受访者供图)制图:冯晓瑜

亚洲首个8K沉浸式体验空间“深空未来”近日落地上海,西岸美术馆B1多功能厅化身“时空任意门”,8K投影结合激光追踪系统、3D视觉成像等数字科技开启文旅元宇宙新坐标,自去年12月下旬启动试运营以来已接待观众约1.2万人次。

以科技赋能文化IP,“深空未来”是数字化文化消费新场景蓬勃兴起的缩影。近两年,“消失的法老”探索展、“风起洛阳”VR全感剧场、“迷塔城1933”、《三体·引力之外》体验剧场等已成为各大商圈的文旅新热点;城隍庙九曲桥畔、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上都出现了全新数字文化项目……曾经梦幻的元宇宙“倩影”,已然走进申城的日常生活。不少在沪孵化成熟的新项目正积极拓展全国市场,签下一个又一个大单。

奔跑在文旅新赛道上的创业者们为何青睐上海?专家认为,在多元创新的文化消费场景背后,是上海夯实文化数字化数据基础、推动文化数字化新基建的持续发力、久久为功。▼下转第六版

(上接第一版)“数据是数字经济的重要生产要素之一,其形成价值的关键就在于打通各个散落的‘数据孤岛’。”中国文化产业协会文化元宇宙专委会常务副主任、同济大学教授臧志彭认为,上海文化大数据体系将成为全国文化大数据体系的核心枢纽之一,对于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推进实施将具有重要的基础支撑意义。“文化数字化新基建既要打好人工智能算力、区块链等技术底座,又要做好文化数据库和服务平台建设。与此同时,上海还应着力贯通‘文化资源—文化生产—文化传播—文化消费’的价值链,建立良性协同的文化产业生态系统。”

拥抱科技,美术馆空间化身“时空任意门”

元旦假期里,苏州市民张先生带着7岁的儿子专程来沪体验“深空未来”。“以宇航员视角遨游星辰大海,太震撼啦!”他表示,沉浸式探索的感受比天文馆更直观,让有着航天梦的孩子全情投入。“一个小时《太空遨游》只能瞥见冰山一角,听说每一场展演都会呈现不同的视角和探索路线。下次来上海,一定要‘二刷’。”

在首个展演季中,“深空未来”在工作日白天推出展映场,循环播放集锦式的《8K极致精选》;工作日晚间和周末则推出《太空遨游》《最后的晚餐》《消失中的城市》《8K极致精选》四大主题的展演场。据项目运营方、上海深未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田元介绍,展映场将以盲盒形式让观众随机看到不同内容模块,展演专场则由兼具演员和导览员身份的“深空领航员”带领观众共同探索。其中,《太空遨游》主打宇宙探索体验;《消失中的城市》揭开威尼斯的隐秘;《最后的晚餐》以超120万亿像素的高清摄录为基础,精准呈现传世名画的微小细节,“基于达·芬奇的透视技法,现代艺术家对晚餐发生地进行3D建模,让观众从各个角度围观这场西方艺术史上最著名的饭局”。

在“深空未来”体验馆内,高约8米、宽约15米的墙体投影以及等比例的地面投影覆盖观众的视野范围,带来全包裹式的沉浸感。戴上3D眼镜,观众可根据不同内容主题,置身星河环绕的浩瀚宇宙,俯瞰风情万种的“水城”威尼斯,坠入变幻莫测的时空夹缝……他们不再是被 动 的“观 演 者”,而 是 主 动 的“探 索者”。屏幕边沿还配备了多个激光传感器,让多媒体交互成为可能。记者看到,投影大屏甚至可以化身“游乐场”,让家长和孩子们一起尽情涂鸦、玩耍。

在观摩完首场展演后,逾七成观众表示要“再刷”,逾九成观众对同期展演的其他主题产生了浓厚兴趣。“‘深空未来’最大的魅力正在于它具有无限变化的可能。”田元透露,内容库储备目前超过1500条内容,涉及天文、地理、生物、历史、文旅、体育等领域,未来还将开发多媒体沉浸式剧场、数媒创意实验室、AI艺术魔方等多元功能。

聚合算力,建立良性协同的文化生态系统

历时五年筹备策划,经过数百次的可行性研究分析,“深空未来”为何最终选择落地申城?“上海拥有最包容的受众、最具活力的文旅市场。”田元坦承自己的观点与许多同行类似,并希望由此搭建迈向全国乃至全球的通路。“我们希望以‘深空未来’为平台,培养孵化中国数字媒体艺术家,将中国璀璨的历史文化和彰显东方美学的艺术创作输送至世界各地。”

近年来,上海数字文化产业集聚效应显现,吸引越来越多创新项目拥到黄浦江畔。沉到点、连成线、覆盖面,进而勾勒出申城文化数字化的蓝图。日前,《上海市贯彻落实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实施方案》印发,明确7项14条重点任务,其中包括绘制上海文化数据资源图谱、打造上海特色文化数据库、部署上海数字文化智算中心、搭建上海文化数据服务平台等涉及数字经济底层逻辑的布局。

记者了解到,《实施方案》中提及的上海数字文化智算中心规划方案拟以“三千工程”为目标(算力1000PFLOPS、存储1000PB、参数1000亿),支撑沉浸式实时互动与人工智能内容生成等业务。业内人士表示,该中心通过算力的生产、聚合、调度和释放,拉动产业集聚,打造共享生态,极具创新意义。

“《实施方案》引入了多模态信息的模型搭建、可信人工智能训练等新型文化数字化创新范式,提出了构建一体化智能计算生态体系、建设文化数字化新型基础设施等举措,很好回应了全球环境变革带来的新挑战。”臧志彭建议,上海要紧紧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浪潮,积极布局AIGC、元宇宙等对文化发展格局具有范式创新和颠覆性影响的重大前沿领域。(宣晶)


上一篇: 科技创新让文物“活起来”(金台随笔)

下一篇: 2024,AI将走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