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updates
在过去的时间里,各种日常,构筑了固有的生活状态。在人类已知的轨迹中,我们那些已有的视觉形象、信息内容、物理空间里的个体经验和感受方式总是显得千篇一律。实际上不管是我,或者是其他人,都需要一些刺激抑或是想象,期望未知的世界带给我们更多可能。
《莽》金江波
直径75cm,摄影
2011
然而,事情并不是这样,乏善可陈的生活总是波澜不惊。于是,艺术!可能惟有艺术,会给大家带来意外与惊喜。对此我相信,人类前行的路上,技术的迭代更新与日新月异,是让我们始终在幻想的场景中,走进未知的未来。但,艺术却怡恰给了我们信心,在勇敢的面对未来中,提供力量,让我们感到温暖。
金江波《元·逍遥》个展展出作品
*图片由艺术家本人提供
这不是已知的未来,也不是未知的未来。元宇宙,给了我们真正能做的,是摆脱依赖的已知的经验,突破未知的黑暗的障碍,最终到达一个充满着未知可能的世界。在现有的认知中,元宇宙是一个整合了人工智能、数字孪生、区块链等多种技术于一身的平台。它无限开放,强调虚实相融,具有沉浸式体验、虚拟化分身、开放式创造、强社交性等特征。但是,这些定义都是专业的技术人员告诉我们的,是已知的,也是过去的。
艺术家金江波在户外摄影
*图片由艺术家本人提供
对于怎样重新构建元宇宙的新秩序,在我看来,如果过分依赖现有的技术,最后得到的结果只能是经由他者操控所映射的拟象,而不是自身心灵所渴求的未知世界。实际上一味地刻意追求,结果却只能离它越远。
《影》金江波
300x115cm,摄影
2011
因此,若想超越人类自身经验,而自由地驶向未知的彼岸,就不能依靠一个以技术为基础构建的元宇宙世界。因为在这个世界中作为普通人的我们并没有太多的办法获得足够的体验,即便是大多数艺术家也无能为力。我们需要重新将以往被技术拒之门外的哲学、文学、美学等诸多因素,重新纳入考虑的范畴之内。因为,它们其实都能成为构建元宇宙的不同路径。
《影》局部,金江波
300x115cm,摄影
2011
如果说,这个虚拟的未知世界是一个半径不断扩展的圆,会以不同的夹角和不断扩展的弦长形成关于它的不同认识。圆形内的不同方向,其实就是分门别类的学科化的知识。然而,对于一个由科学技术构建的知识区域,虽然它的内容已经超过其他学科。但反之,不也意味着它也已经走向了平质化的已知世界了吗?
艺术家金江波在户外摄影
*图片由艺术家本人提供
于是,我又想起了庄子的“道遥游”,这个经典的中国传统道家思想影响了两千年以来东方人内心的宇宙观。在走向末知元宇宙的路上,我突然意识到“彷徨乎无为其侧,消遥乎寝卧其下〞的这段话其实正在为我开启了一条未知的元宇宙的通道。
金江波《元·逍遥》个展展出作品
*图片由艺术家本人提供
幸运的是,这条路显然曲折且坑坑洼洼,但我还是获得了内心的自在。就“自在”这个词的真正意义而言,无论宇宙如何洪荒变换穿梭,“自在”总在,“自在”以他超然的姿态,始终悄然地匿在元初始的深处,而未动。所谓“元·逍遥”就是一种存在于已知与未知元宇宙中的自在。到达它的方式,不是一味执着于已知,也不是刻意追求不可知,而是充分了解我们所身处的世界。然后,“自在”就会悄悄降临,在它里面自然有喜乐。
文 / 金江波
艺术家 金江波
清华大学艺术学博士,上海市政协常委,上海市文联副主席,现任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执行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东方学者特聘教授。
*本文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
原标题:《艺术漫谈 | 金江波:以哲学、文学与美学重构元宇宙的自在之道》
在过去的时间里,各种日常,构筑了固有的生活状态。在人类已知的轨迹中,我们那些已有的视觉形象、信息内容、物理空间里的个体经验和感受方式总是显得千篇一律。实际上不管是我,或者是其他人,都需要一些刺激抑或是想象,期望未知的世界带给我们更多可能。
《莽》金江波
直径75cm,摄影
2011
然而,事情并不是这样,乏善可陈的生活总是波澜不惊。于是,艺术!可能惟有艺术,会给大家带来意外与惊喜。对此我相信,人类前行的路上,技术的迭代更新与日新月异,是让我们始终在幻想的场景中,走进未知的未来。但,艺术却怡恰给了我们信心,在勇敢的面对未来中,提供力量,让我们感到温暖。
金江波《元·逍遥》个展展出作品
*图片由艺术家本人提供
这不是已知的未来,也不是未知的未来。元宇宙,给了我们真正能做的,是摆脱依赖的已知的经验,突破未知的黑暗的障碍,最终到达一个充满着未知可能的世界。在现有的认知中,元宇宙是一个整合了人工智能、数字孪生、区块链等多种技术于一身的平台。它无限开放,强调虚实相融,具有沉浸式体验、虚拟化分身、开放式创造、强社交性等特征。但是,这些定义都是专业的技术人员告诉我们的,是已知的,也是过去的。
艺术家金江波在户外摄影
*图片由艺术家本人提供
对于怎样重新构建元宇宙的新秩序,在我看来,如果过分依赖现有的技术,最后得到的结果只能是经由他者操控所映射的拟象,而不是自身心灵所渴求的未知世界。实际上一味地刻意追求,结果却只能离它越远。
《影》金江波
300x115cm,摄影
2011
因此,若想超越人类自身经验,而自由地驶向未知的彼岸,就不能依靠一个以技术为基础构建的元宇宙世界。因为在这个世界中作为普通人的我们并没有太多的办法获得足够的体验,即便是大多数艺术家也无能为力。我们需要重新将以往被技术拒之门外的哲学、文学、美学等诸多因素,重新纳入考虑的范畴之内。因为,它们其实都能成为构建元宇宙的不同路径。
《影》局部,金江波
300x115cm,摄影
2011
如果说,这个虚拟的未知世界是一个半径不断扩展的圆,会以不同的夹角和不断扩展的弦长形成关于它的不同认识。圆形内的不同方向,其实就是分门别类的学科化的知识。然而,对于一个由科学技术构建的知识区域,虽然它的内容已经超过其他学科。但反之,不也意味着它也已经走向了平质化的已知世界了吗?
艺术家金江波在户外摄影
*图片由艺术家本人提供
于是,我又想起了庄子的“道遥游”,这个经典的中国传统道家思想影响了两千年以来东方人内心的宇宙观。在走向末知元宇宙的路上,我突然意识到“彷徨乎无为其侧,消遥乎寝卧其下〞的这段话其实正在为我开启了一条未知的元宇宙的通道。
金江波《元·逍遥》个展展出作品
*图片由艺术家本人提供
幸运的是,这条路显然曲折且坑坑洼洼,但我还是获得了内心的自在。就“自在”这个词的真正意义而言,无论宇宙如何洪荒变换穿梭,“自在”总在,“自在”以他超然的姿态,始终悄然地匿在元初始的深处,而未动。所谓“元·逍遥”就是一种存在于已知与未知元宇宙中的自在。到达它的方式,不是一味执着于已知,也不是刻意追求不可知,而是充分了解我们所身处的世界。然后,“自在”就会悄悄降临,在它里面自然有喜乐。
文 / 金江波
艺术家 金江波
清华大学艺术学博士,上海市政协常委,上海市文联副主席,现任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执行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东方学者特聘教授。
*本文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
原标题:《艺术漫谈 | 金江波:以哲学、文学与美学重构元宇宙的自在之道》